位于三井街道的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与其他老牌民营企业相比,还是个“年轻人”
但它却在常州,掀起了一场“蓝色风暴”
这一辆辆小蓝车,正逐渐进入我们的生活
并且改变常州人的出行方式
日前,市委、市政府通报表扬了
50位杰出民营企业家
其中就有永安行的掌门人孙继胜
看他是如何带领一支年轻队伍
在常州布局并开启一体化共享交通
自从
家门口安装了“小蓝车”,家住新北的小张,成了绿色出行达人。每天上下班都只需扫扫二维码,“咔哒”一声后就能骑走一辆“小蓝车”,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扫到“助力车”,让10分钟的骑行更加省力。
今年,常州高新区(新北区)将“公共自行车扩面延伸工程”纳入全区为民办实事工程,在核心区加密布点的同时,往新桥、薛家、龙虎塘等地区辐射,增设了约450个新一代公共自行车站点,投放车辆约6000辆,进一步扩大布点范围、增加布点密度,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绿色出行的需要。
不光在新北区,在全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小蓝车”,都来自高新区企业——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据悉,除了投放新一代的公共自行车“小蓝车”外,今年,永安行还在常州先行开展了助力车和电动汽车的投放试点。在同一个城市同时布局共享单车、共享助力车和共享汽车,一体化的共享交通体系,将共享出行的半径由3公里扩大到30公里。
已投放约2.2万辆“小蓝车”
今年3月,永安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承接我市的公共自行车项目,承诺年内在天宁、钟楼、新北、武进4个辖区,设置不少于800个公共自行车点,总共投放不少于2万辆公共自行车。目前,市区有桩公共自行车已经布点1300个,投放车辆2.2万辆。
永安行江苏小安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翟士清介绍——我们是按照车桩比1∶1.25的比例去进行布点和设置的,而新北区,在原有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基础上,还新增了450个点位。相比城市公共自行车,新一代公共自行车车桩的安装不需要对道板进行开挖,也不需要接电,操作更加方便、省事。
此外,永安行在常投放的新一代公共自行车与一般的共享单车区别在于都是有桩的,需要定点归还。“有桩定点”将有效解决目前各大城市共享单车过度投放、乱停乱放、管理不力等问题。
共享助力车和汽车成“新宠”
从创立之初至今,永安行经历了两次升级转型,从刚开始的设备制造商到如今的运营服务商,在公共自行车领域,永安行可以说是家喻户晓。翟士清介绍说,目前,永安行在全国有4000万的会员,公共自行车布局了全国265个城市,全国有超110万辆的公共自行车和3.8万个点位,覆盖了超3.5亿人口,平均每天超200万次骑行。去年,全年骑行人数突破了8亿人次。
对于外界盛传的“共享单车第一股”这个说法,翟士清并不完全认可。“我觉得我们是‘绿色共享出行第一股’。”永安行在常州的布局,并不仅仅只在自行车领域。
除了投入3000万元布局共享单车,目前,永安行还在常投放了少量的共享助力车和共享汽车。助力车和自行车同点投放,租金是2元/半小时,虽然比自行车贵了一倍,但试点期间的租用频率明显高于自行车,达到5次/天。
共享电动汽车目前已完成283个站点的设置,覆盖了4个辖区的主要商圈和居民区,北到百丈、南到前黄、西到邹区都有布点。电动汽车的收费标准,永安行采用0.2元/分钟+0.6元/公里的计费标准,如果租借电动汽车15分钟开3公里,仅需4.8元。
为实现准确还车,永安行app还设置了停车点导航功能,用户可以根据app的提示正确选择电动汽车的有效停车点,同时增加1~2元的费用也可以在新北、天宁、钟楼、武进中心城区的合法停车位任意归还。
打造一体化的共享交通体系
“成为公共交通的补充,这是我们的定位。”翟士清说,近年来,随着常州城市框架的不断拉大,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需求变得越来越迫切。
据其内部大数据统计,目前,我市居民对城市公共自行车、共享助力车和共享电动汽车三类交通工具的需求,分别是3公里以内、3~5公里,5~10公里及以上。打造一体化绿色共享出行平台,形成公共自行车、助力自行车、电动汽车的交通互补,服务市民多层次的出行需求,将共享出行圈从3公里扩大至30公里,是永安行现阶段的目标。
据介绍,目前永安行已经投放的电动汽车都是北汽生产的纯电动新能源车,算上购车成本和互联网改造费用,每辆车的投入约为6万元。今年5月份试点投放后,日均使用频率日益提高,8月份平均达到3.5次/天,已能基本实现收支平衡。截至11月底,又分别投放了100辆续航里程为250公里、300辆续航里程为300公里纯电动汽车。
来源:常州国家高新区